引援"限制令"曾令国米尝苦果 意甲衰败难则其咎
发布: 2011-7-08 11:47 发布者: 国米中文网 来源: 国米中文网 查看: 96次
短短一年时间,一名非欧盟球员的“限制令”便成为意甲编年史中画上句号的一页,来也匆匆,去也匆匆。所谓“得民心者得天下”,“限制令”的迅速覆灭,很大程度上在于不得民心,意甲的全面没落,“限制令”在其中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。
只有一名非欧盟球员名额的限制,让意甲豪门在去年夏天便尝到苦果。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便是国际米兰。当时,在乌拉圭飞翼阿吉莱(号称麦孔最适接班人),以及巴西神童库蒂尼奥之间,国米只能二选一,最终国米选择了苦等两年的库蒂尼奥,放弃了阿吉莱。事实证明,这并非一笔明智的选择,库蒂尼奥的处子赛季惨淡无味,而由于错失阿吉莱,国米迟迟没有选择出售麦孔,“第一右后卫”的表现大幅滑坡,国米战绩也一落千丈。设想,如果当时国米能同时拿下身价不高的库蒂尼奥和阿吉莱,而放心出售麦孔换来另一位顶级球星,国米战绩不至于出现如此大滑坡,当然,这是后话。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,一名非欧盟球员名额的限制政策,对于国米失败的上赛季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米兰执行主席加利亚尼便曾公开炮轰这一政策:“这样的决定解决不了意大利足球的问题,转会市场已经开放了,这势必给很多俱乐部带来麻烦。”而拉齐奥主席洛蒂托说得更直白,“这样的限制让此前的努力甚至已经敲定的合约付之东流,再次引进也只能等到下一个转会窗口。”今年夏天,新政策实施前,AC米兰在甘索和达尼洛之间摇摆不定,国米在犹豫选卡塞米罗还是选巴内加,而尤文图斯也在收购巴斯托斯还是比达尔的问题上摇摆不定。意甲豪门无一不深受着限制政策的困扰。
理所当然,这一政策换来的几乎是意甲20强齐声的抗议。倒不妨让我们跳出意甲,先看看其余几大欧洲联赛非欧盟引援政策:
德甲,自从2006年开始宣布取消非欧盟球员限制,每个俱乐部只需保证4名德甲球队自己培养的球员。到2007/2008赛季,这一数字提升到了6名,从2008/2009赛季开始,这一数字进一步提升,每个俱乐部需保证8名德甲球队自己培养的球员。
西甲,联赛的每个球队最多可注册4名非欧盟成员国的球员,最多可同时出场3名非欧盟球员。同时,西班牙与非洲、加勒比海地区、太平洋地区的77个国家签订了协议,这77个国家虽然不是欧洲国家,但这些国家的球员都不占用非欧盟外援名额。法甲,与此基本类似,但没有如西甲一样的签署协议。
英超,对非欧盟球员没有名额限制,但必须持有劳工证才能参加比赛,而劳工证的获得标准是参加国家队近两年的比赛场次的75%以上。与此同时,一场比赛总同时登场的非欧盟球员最多不能超过3人。
不难看出,在对待没有欧盟护照球员的问题上,西甲、英超、德甲、法甲都比意甲要宽松得多。而在近几年的欧战积分榜上,意甲球队已经被德甲超越,被英超、西甲甩下数十分距离,彻底沦为欧洲第四联赛,并且面临着被法甲、葡超超越的压力。缘由何在?一名非欧盟球员名额的限制令难逃其责!